你所在的位置 ​>
【二十四节气与养生】- 立冬
来源: | 作者: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 | 发布时间: 2020-11-25 | 140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秋风吹尽旧庭柯,黄叶丹枫客里过。

一点禅灯半轮月,今宵寒较昨宵多。


 

立冬在古代民间是“四时八节”之一立,建始也;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冬天季节,阳退阴生,生气闭蓄,万物收藏。“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”,冬季是享受丰收、休养生息的季节。

立冬三候

 

一候水始冰,二候地始冻,这两候直观地表现了立冬前后天气的变化情况。立冬是冬季的开始,这一时节北方的冷空气已经有了较强的实力,并逐渐向南方移动。水面开始结冰,土地也开始上冻,是这种气候变化最直观的表现。

 

三候雉入大水为蜃,这一候就比较有意思了。雉是野鸡,也可以指大型的鸟类,而蜃则是大的蛤蜊。由于蛤蜊的花纹和雉的羽毛颜色有几分相似,于是古人就把这两者联系了起来,认为雉跑到水里变成了蜃。这其实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天地之间生命循环往复,生生不息的一种认识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立冬习俗

立冬贺冬。立冬作为“四立”之一的重要节气,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,也是享受丰收、休养生息的时节,通过冬季的休养,期待来年的兴旺吉祥。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,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。“是月也,以立冬。先立冬三日,太史谒之天子,曰:‘某日立冬,盛德在水。’天子乃斋。立冬之日,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。还,乃赏死事,恤孤寡。”在立冬这一天,古代的皇帝会有迎冬之礼,这一礼仪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。  

立冬补冬。“立冬补冬,补嘴空”。立冬后,草木凋零,蛰虫休眠,万物活动趋向休止。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,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。在南方,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,热量较高的食物,如鸡鸭鱼肉等,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。立冬“补冬”,主要是指在补肾、健胃、强腰膝方面的功能。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,将山白芷根、盐肤木根、山苍子根、地稔根等剁成片,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,捞去根块,再加入鸡、鸭、兔肉或猪蹄、猪肚等熬制。另,民间还有有“立冬食蔗齿不痛”的说法,意思是“立冬”的甘蔗已经成熟,吃了不上火,这个时候“食蔗”既可以保护牙齿,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立冬饮食习俗与养生

“立冬”节气后,冷空气活动频繁,气温下降日趋明显。草木凋零,蛰虫休眠,万物活动趋向休止。冬季寒冷多病,也是人身体抵抗力较弱的时候,自然需要补充营养。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,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,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。

          

 

中医讲,饮食调养要遵循“秋冬养阴”,“无扰乎阳”;“虚者补之,寒者温之”的古训,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。元代忽思慧所著《饮膳正要》曰:“冬气寒,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。”也就是说,少食生冷,但也不宜燥热,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,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,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,如牛羊肉、乌鸡、鲫鱼,多饮豆浆、牛奶,多吃萝卜、青菜、豆腐、木耳、银杏果等。

吃饺子。“好吃不过饺子”。吃饺子是古代很多节日节气都有的习俗。一般认为,饺子是“交子”的谐音,所以季节交汇之时,新旧岁交汇之时,往往都有吃饺子的习俗。立冬是秋冬两季的交汇之时,这饺子是不能不吃的。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,人们认为吃了它,冬天耳朵就不受冻。立冬时,包饺子,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,还要蘸醋加烂蒜吃,才算别有一番滋味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姜母鸭。姜母鸭原是一道宫廷御膳,用麻仁油炖红面番鸭肉再加姜母(姜母指三年以上的老姜)烧酒炖煮,香鲜甘辛具备,食后精神振昂,顿觉全身经脉舒畅,因而大受君王赞赏嗜食,被奉为滋养进补圣品。姜母鸭中的鸭肉含有丰富蛋白质,可补充虚劳体质者所需的能量和元气。此外,中医理论也认为,鸭肉性味甘咸微凉,具有滋阴养胃、利水消肿的作用,可改善食欲不振、轻微水肿的症状。老姜,味辛、性微温,归肺、脾、胃经。发汗解表,温中止呕,温肺止咳,解鱼蟹毒,解药毒,特别对于鱼蟹毒,半夏、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。适用于外感风寒、头痛、痰饮、咳嗽、胃寒呕吐;在遭受冰雪、水湿、寒冷侵袭后,急以姜汤饮之,可增进血行,驱散寒邪。姜母的热性,可以中和鸭肉的寒凉,可以让鸭肉滋补的功效更加明显,在气血双补的同时,搭配鸭肉的滋阴降火功效,使得此道药膳滋而不腻、温而不燥,特别适合在天气炎热、闷热潮湿的时候进补食用。在寒冷的冬季里,吃过姜母鸭以后,驱走了一身的寒气,整个身体也就立刻温暖起来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

醴陵焙肉。此外,立冬时节还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性习俗。比如在湖南的醴陵,人们有在立冬这一天制作著名的“醴陵焙肉”的习俗。醴陵焙肉是一种熏肉,将肉放在炉灶上用烟火慢慢熏制,以松枝熏出来的肉最好。又如绍兴黄酒最为著名,在立冬这天是重要的酿酒的日子,同时酒坊还要向酒神祭祀,祈祷福祉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

 

立冬滋补原则

从立冬开始。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,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,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。因此,立冬时节的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。在饮食养生方面,中医学认为应少食咸,多吃点苦味的食物,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,而肾主咸,心主苦。从祖国医学五行理论来说,咸胜苦、肾水克心火。若咸味吃多了,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,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,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,以助心阳。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。正如《四时调摄笺》里所说:“冬月肾水味咸,恐水克火,故宜养心。”

适当吃羊肉、鹌鹑和海参:蛋白质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。所以,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,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。狗肉、羊肉、牛肉、鸡肉、鹿肉、虾、鸽、鹌鹑、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,产热量多,御寒效果最好。气温骤降,身体一些部位对寒冷特别敏感,应当特别注意保暖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常吃海带和紫菜。可促进甲状腺素分泌。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状腺素,它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,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,使基础代谢率增强,皮肤血液循环加快,抗冷御寒,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。含碘丰富的食物是:海带、紫菜、发菜、海蜇、菠菜、大白菜、玉米等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  

食用动物肝脏、胡萝卜。可增加抗寒能力。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。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,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,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。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、胡萝卜、深绿色蔬菜等,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。

                

芝麻、葵花子是好物。能提供人体耐寒的必要元素。寒冷天气使人对体内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。蛋氨酸可以通过转移作用,提供一系列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。因此,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。如芝麻、葵花子、乳制品、酵母、叶类蔬菜等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

过冬如修行。四时各有所属,春季的勃发,夏季的激情,秋季的收获,到了冬天,自然也该安静下来了。在经历了繁忙躁动的三个季节之后,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这样一个休息的时间,让天地万物都平和下来。人们也应当在这个看似不怎么友好的季节,静一静,想一想。有动有静,这才是人生的修行呢。

 

霜降向人寒,轻冰淥水漫。

蟾将纤影出,雁带几行残。

田种收藏了,衣裘製造看。

野鸡投水日,化蜃不将难。